2018年3月30日 星期五

[黑膠介紹] 異形 Alien (第一集) 電影原聲帶 彩膠/黑膠版



在經過將近四十年,好幾部續作之後,科幻系列電影「異形」的第一集的經典地位仍然屹立不搖

1979 年上映的異形系列電影作第一集「異形」名列IMDB 十大科幻恐怖片最受歡迎第一名。這還是部40年前的片子,恐怖片的元素無一不備,尤其是極有創意和張力的Jerry Goldsmith 的配樂

關於1979 年「異形」的電影

本文畢竟是介紹好聽又好看的黑膠唱片,不是來專文討論異形這部電影裡的各種議題。這議題又深又廣,有從美術造型上的,有從劇本上的兩性關係、職場關係,女性主義,相關的「論文」、「評論」不斷出現。一部電影有這麼強力又深遠的影響實在是少見。而他的續作也沒有能超越第一部的整體成就。裡面幽閉的太空船,永遠昏暗的光線,永遠沒有以正面打光全身形象出現的恐怖異形,還有那個配樂。如此的高成就已難複製,連導演Ridley Scott 最近的「異形:聖約」也難逃cliche 的批評,嚇人梗很cliche, 配樂盡力了但是仍難逃Jerry Goldsmith 的影子。(你看到有人坐檯桌上全身抖動,老影迷幾乎已經不興波瀾了,抓臉、摳鼻孔,好整以暇的自問自答「待會就有個小baby 要噴出來了對吧?這次要從背部嗎?這樣不是很難出來嗎?人的肚皮沒骨頭,背後還有個脊椎很噴出來啊?!」) 。更難堪的是居然有一部電影是異形還和去打predator ~~ Oh No~~~!

有關Jerry Goldsmith 的異形的配樂

Jerry Goldsmith 是二十世紀後半的美國知名電影配樂家,他與John Williams, John Barry 可謂三大票房保証的配樂大師。他的「天魔」的配樂拿到了1976年奧斯卡最佳配樂,而在這部1979年的異形裡,他的曲風大膽,自創了這多樂器的演奏法製造音效,但是仍不失其嚴謹的作曲法,裡面許多像巴爾托克奇異滿州大人裡的不和諧的弦樂,配上有著史塔溫斯基「春之祭」裡面的打擊樂的力道。這大概是他一生配樂作品中最大膽的作品。他後來的曲目「花木蘭」「空軍一號」等,曲風已然趨向大眾化,少了銳意創新了。

小記一下,由於裡面許多傑出的配樂片段,被福斯電影還有導演在未告知配樂家的情況之下被大量的剪接,但異形電影裡的配樂也被剪入其他電影或作曲家的音樂,這一切Jerry Goldsmith 都不知情。甚至,Jerry 自己寫的片段還被電影公司移到第二集裡面用 (這連第二集的配樂James Horner 都是受害者),Jerry Goldsmith 後來在訪談中提到「異形」的製作是他最不滿意的一段,他的作品被導演剪貼、丟棄,還被插進其他作曲家的片段,十分不尊重配樂家。

Mondo 2017 年出版的全新封面設計之1979年第一集「異形」首次的完整原聲帶黑膠/彩膠 


封面內是Nostromo 太空號,附一張liner note, 這次發行的有酸血綠版和純黑膠版本



封底


Mondo 2017 年全新封面設計與製作複刻版異形配樂

美形黑膠製作廠Mondo 這幾年推出了不少異形系列的彩膠,包括了異形4xLP, 異形第二集,還有普羅米修斯,都是全部重新設計封面。繼異形4xLP 之後,他們在去年也推出了2xLP 的異形原聲帶彩膠。封面藝術設計是 Kilian Eng.,頗似他們發行的第二集的封面。內面打開為gate-fold 30x60cm 橫幅構圖,喔~~ 是Nostromo 號的沉睡艙,這一段的配樂也是很精采。至於背面的這一個圓形印記呢?大家來回想一下吧!我還沒想到~





相較於唱片封套的黑暗風格,膠體顏色發行了黑色和「酸血綠」色!放在唱盤上轉一定很可觀!~

演奏是Nation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指揮 Lionel Neuman.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的音樂部份不再採用官版1979 年的剪貼原聲帶,而是採用了完全符合作曲家原意的完整版 (也就是曾在1999 年異形二十週年dvd 裡公開發行過的原始完整版)。我想要收藏的話這一套是目前看起來最好看也是最能欣賞Jerry Goldsmith 名作的唱片。


文字版權:雪莉的音樂與生活

圖片來源:Mondo, the horrorsyndicate.com







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

[趨勢評論] 生長在串流的時代,為何還買黑膠唱片?


近年來與串流下載使用率一同上升的黑膠唱片銷量是音樂產業界最神奇的一個趨勢走向



首先,我在網路上看到 一篇自述不再收集黑膠唱片的心路歷程

在網路上看到這篇文章,標題蠻吸引人:「我為何不再買黑膠唱片」。作者看上去似乎正是我所謂的年輕世界 就是1985 年後出生的人。在他收集了上百張黑膠之後,他決定不再收集了,他覺得他不知道收集為何,他覺得他每天最常聽的還是spotify等下載或串流音樂,黑膠本來很有興趣的,後來興趣減低了之後就慢慢不聽了。他覺得這只是唱片公司在cd 銷售下降之後的一個延命的方法,實體的音樂銷售,包括黑膠在內,終究是要消失的。

老實說,我也是頂憂心,也許這一天真的會到來。但是又覺得不一定是這樣。
就以達成一個人的一個小小的需求好了,聽串流和聽黑膠的比較像是:

1. 喝茶:可以去買手搖茶或茶裡王,或是坐下來燒壺開水,備好茶,備好陶壺來喝。
2. 喝咖啡:買伯朗咖啡,或是自己手磨咖啡粉 手沖咖啡。
3. 看電影:看netflix, 看愛奇藝,或是買DVD 在家裡的電視看,或是出門,上電影院、影城看一場電影。

所以達成一個目的,有很老派很囉嗦的方法,也有很科技,很簡單的方法。但是簡單的方法出現之後,會給老方法帶來衝擊,但從未真的將他們完全的掃除。就算是以照相來說,數位相機、手機真的帶來了無比的便宜,但底片用家還是一直存在也未消失。

(我覺得底片用家在照相之前會想過再照,但是數位相機的用家照相之前比較不會想)

底片相機產業確實被數位相機/手機收光,但實際上也還未到像電報被全面取代的時候。


仔細想想這些比較,就會發現,新的方法的強項幾乎就是「便利」「省時」「移動」勝出。達成目的的便利性是提高了,但為何老方法還是被保留下來?

包括聽黑膠在內,複雜的老的方法,通常還包含了很多目的以外的事。以去電影院看電影來說,他已經發展到一種社交的活動,是全家的活動,是和情人的活動,在發展好的都市裡,去看場電影這個活動還包括了去逛百貨公司,去吃一頓好食物,去看場電影,最後再和情人找個地方好談心。這是最好的解釋為何看電影這種勞師動眾的老方法還會存在。電影出現100 多年了,中間出現了電視,VHS, DVD, 網站,youtube, netflix,但都不曾讓他消失的原因。

人類還在上電影院看電影,是最能解釋黑膠唱片回歸的最好例証


「去電影院看電影」所包含的經濟活動與社會互動,不是在手機上看電影可以取代的。這也就是去電影院看電影還能存在的原因。他包含了很多的以外的事。

聽黑膠,事實上也是包含了「聽音樂」之外的很多事,而且這些事在這個黑膠復興的年代,也正在被積極的定義中。我暫且不談「黑膠音質比串流好」這個爭議,因為這個見仁見智,每個人的聽音樂的系統也不見得都能聽得出差別。那我就講一些黑膠特有的事務。

1. 黑膠唱片也如cd 唱片一樣,是樂迷直接支持樂團歌手的最好的方法。
2. 黑膠唱片有體積有面積,看得到摸得到,和串流完全不同。
3. 播放黑膠帶來視覺的享受。這點在近來發行的黑膠唱片上越來越明顯。非常好看的封面,精緻的內頁製作,在膠體上大作文章大玩配色,都是串流系統做不到的事。
4. 播放黑膠唱片的過程,充滿了各種動作,以前大家覺得繁瑣的那些小動作,竟也成了一種樂趣。雖然這點不足以撐起黑膠產業,但是如果大家跳脫黑膠只是為了播音樂這個層次來看,一個用家為了喜愛的音樂或崇拜的樂手,犧牲自己的便利,跳下來干願為他們多做幾個儀式性的動作,換得與樂手的音樂一個心靈的交流,竟也是黑膠系統有異於串流甚至是CD 的一個特點。不要小看這層心靈滿足的作用!

傳統黑膠播放上的操作不便利,在現在反而是粉絲與歌手誠心交流的一個表現




所以,我認為未來的人們,再也不覺得聽音樂需要花錢。因為只要有手機,連網路,想聽什麼都有不必花錢。這些串流、youtube ,是聽眾認識音樂的主要管道,是方法的第一層。身為第一層他們非常適切,簡單、快速、免錢。

身為音樂接觸的第一層,這些串流、youtbe 的問題是如何幫聽眾快速的找到他們想聽的音樂,這一點我還沒有在任何的串流service 上看到有效的解決。也許「聽這首歌曲的人同時也聽以下幾首歌曲」這個功能稍微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方便的串流服務帶給了用家無限的選擇,串流服務最大的問題反而是如何讓用家快速的找到他們喜愛的音樂


而實體音樂,黑膠、CD 則是要服務第二層,那就是購買的人已經很高比例的是喜歡這個專輯,而不是「聽別人買於是我跟著買」,「我還不確定好不好聽,先買回去試一下」這種心態了。既然買的人都有辦法聽串流聽youtbe ,那麼實體的部份就要提供更多那些第一層無法提供的事務。像是美麗的封面、詳盡的解說冊、甚至是配合唱片的主題,在唱片裡加一些可以操作的活動。比方說給小朋友聽的唱片附著色紙,或是剪紙遊戲。後者是我最近在看卡通電影原聲帶的黑膠版時發現的,真的是創意無美。凡此都是串流做不到,也不必去做的事。

最新發行的動畫片「魔髮精靈」(Trolls) 的黑膠版電影原聲帶。除了封面、唱片套好看之外,還附贈一張兒童專用的描圖上色紙。好聽又好玩,拉近小孩與黑膠唱片的距離,讓家裡的唱機走出老爸的洞窟,是一舉數得的好製作!


所以我覺得新世代的串流和舊世代的黑膠不會互相搶奪市場的,他們不必在播放音樂的品質或便利性上做爭執,那是無意義的。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大家以串流為入門,再以「買實體唱片或黑膠」或是「參加演唱會」做為最終支持音樂產業的方法;兩者完全不會互斥的。年輕世代也會想要支持好的樂手看好的電影,自然會有購買黑膠唱片的需求,說到底,表演藝術家們還是要創造真正好聽的,令人感動的作品,才會有實體唱片的市場。

文字版權:雪莉的音樂與生活


[黑膠介紹] 電影 「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 原聲帶彩膠/黑膠

眾星雲集的九零年大片「第五元素」現在要出美麗的黑膠版本了。圖片來源: imdb


過了快20年了,這部1998 年在台灣上映的盧貝松的好萊塢大作「第五元素」,是否還記得裡面Paradise 的太空船上的音樂會,Diva 唱的那首「朗梅墨的露琪亞」裡的詠嘆調呢?還是記得裡面Chris Tucker 的饒舌歌?現在這部年少時的電影要出美麗的彩色黑膠了。

盧貝松九零年初入好萊塢發展,最為人熟知的兩片,一片是「終極追殺令」(Leon the Professional) ,另一片就是「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除了盧貝松親自導演之外,第五元素裡眾星雲集,首先是扮外星人的密拉喬拉維奇,一炮而紅(但是後來一直去演打僵屍電影了);Bruce Willis; 然後是未來的影帝Gary Oldman。Gary 在第五元素的角色雖然也是壞人,但是比起前一部終極追殺令來說,比較有喜感了。事實上整部片看起來都很有法國電影式的喜感,就算是動作場面,還是看起來像在玩瑪利歐的那種打鬧。至於裡面那段外星女高音的詠嘆調,最讓我印象深刻,到底後半段是真的用唱的 ( 因為專門唱十八世紀音樂的花腔女高音可能真的可以做到) 還是用合成器?

Eric Serra 的配樂充滿了創意與衝突

與導演同樣出身法國的配樂家Eric Serra 和盧貝松合作過多部電影,除了第五元素之外,他們兩人的合作包括了「碧海藍天 La grand Bleu」,「霹靂煞」、「終極追殺令」,最近的作品是「露西」。在第五元素中的計程車用上了雷鬼音樂,Chris Tucker 的饒舌歌還有那段前古後今的詠嘆調;都和電影裡的衝突的顏色使用相呼應。


漂浮的汽車,下層是空氣污染 這正是23世紀第五元素裡的美國紐約,也是盧貝松眼中的現世紐約。圖片來源: Mondo


2017 年首推出彩色膠原聲帶
這部電影去年首推出全新藝術設計的原聲帶黑膠/彩膠。看一下這次的封面,是由插畫家Shan Jiang 設計,23世紀的紐約,藍色的天空,黃黃的建築物,飛天車,加上底層的污濁空氣,是電影裡的場景。麗露,橘色的頭髮,身披橘白色的條帶裝,是她在電影裡最搶眼的裝扮。背對觀眾,手拿手槍 , 嘿~~ 我怎沒印象她在電影裡有拿槍?不是只拿手槍指著柯本達拉斯不要亂來嗎? 她走向遠處煙霧裡的人,也許是柯本達拉斯嗎?還是神父呢?而本次的黑膠膠體顏色正是發行了橘白色與純綠色兩種版本。



內頁的橫幅報十分吸引人,嘿,右邊有那隻外星人. 圖片來源: Nerdist


Gate-fold 設計的內頁打開馬上就是30x60cm 的橫幅海報,房間看起來像是神父的房間,麗露坐椅子上望向窗外,嘿~~ 這是學攻殼機動隊的海報嗎?房間裡面蠻多的物品,最有印象的就是右邊那隻尖剌突出,像個大圓餅的鴨嘴外星人。每樣都是電影裡的回憶。如果你未曾有過這個電影的原聲帶,或是把原聲帶搞丟了,這是一次收藏好物的機會。



上面為youtuber 開箱影片


在這裡可以買到此張黑膠的現貨


文字版權:雪莉的音樂與生活










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

[趨勢評論] 數位年代中,是誰在買黑膠?


二十年前,CD 將黑膠唱片趕出了唱片行;十年之前,mp3 分享與非法下載開始威脅CD 市場,而今天,數位流(Spotify, KKBox) 幾乎可以確定了 CD 這個格式的末日。甚至,他們也宣告了街上的唱片行的夕陽也在不遠處。
沒想到在這時候 ,黑膠市場達到了連續十二年的正成長,以每一年3-5% 的銷量增加中。到底是誰在買黑膠?音樂取得這麼便宜,近乎免費了,為何還要買黑膠?我們來分 析一下。


近年來的黑膠復興潮,結果最賣的黑膠竟然還是Beatles, Pink Floyd, Michael Jackson 這些老片。


近年來增加的黑膠客群以中年以上的客層為主

我的上篇文章裡有分析,2012 年美國前十大黑膠銷售專輯,只有一張是1990 年之前的複刻 片 (批頭四),但是五年之後,同一個榜單上,只有兩張不是。顯示這五年來,狂漲三倍的黑膠銷售,有很多是來「懷舊」的。要有舊才能懷啊!所以來買的正是那群年過四十,手上有閒錢可以投資黑膠系統的人。但是當這些人買了黑膠唱盤之後,他們想買一些新的黑膠來聽;小朋友愛的歌手他們都不愛,於是他們的心回到了少男少女的時代。

所以,那些六七零年代 (Beatles, Rolling Stones) , 八零 (Led Zep, U2, GnR), 九零 (瑪莉亞凱莉,惠妮休斯頓) 的老唱片,紛紛的出來發黑膠。

另一個可以觀察的對象就是電影原聲帶的黑膠。呼應了上面的「中年客層懷舊風」,很多複刻原聲帶也是專門發行七零到九零年的熱賣電影或是話題電影。像是永遠的星際大戰,異形,回到未來,Terminator 等等。尤有甚者,九零年代的原聲帶,從未發行過黑膠的,現在也跟著懷舊風拿出來發複刻黑膠版,像是盧貝松的終極追殺令、第五原素、剌激1995,與狼共舞,辛德勒的名單,搶救雷恩大兵,Forrest Gump , 等等。

反而,一些獨立小廠,從以前到現在都在提供小量黑膠發行的小廠家們現在出來抗議了,因為這些國際唱片大廠一出手,就把全球所有的黑膠壓片工廠的產線都佔滿,讓他們小廠小單排不進去。所以黑膠復興也是有受災戶的。

這群中年人是目前主流的購買客群。他們買黑膠的目的,無非是對往昔的懷念,講到聽音樂,他們比較習慣站到音響前面「放唱片」,而不是滑平板手機的選單。講到買音樂產品,還是回到他年輕時候的品味,所以他們買那些他們熟悉的樂團或歌星的唱片,買他們曾經看過的懷念過的電影原聲帶。可以完美的解釋為何現在暢銷黑膠榜單上盡量複刻片。當然,複刻也要有品味,尤其是電影原聲帶,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發行的廠家在封面和膠體的顏色上做了很多的變化,無非是為了增加黑膠的可看性質和收藏價值。

以蘋果ipod, iphone 領軍,手機加上白色耳機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這種新潮的裝扮在2000 年初期蔚為風潮,也直接宣告了實體CD 的末日


年輕世代會買黑膠嗎?如果會的話 他們買什麼黑膠?
這是最有趣的問題。從銷量來看,都是老人喜歡的黑膠,那麼年輕世代呢?特別指的是,1985 年後出生,這群人是mp3 世代,手機/耳機世代,不曾考慮過家裡擺一套家用音響的世代。再往下的世代是2000 年之後的,變成連唱片都不買了。他們是串流音樂的世代,他們覺得聽音樂為何要花大錢?訂一個spotify, kkbox,裡面音樂隨便聽,怎麼還要花錢買音樂?這些問題都特別讓我覺得有趣,一個世代的人覺得「聽音樂不需要花大錢,聽音樂不必買家用音響」那麼黑膠唱片要如何的進入他們的視線?




參考資料



https://www.theguardian.com/music/2016/aug/12/vinyl-destination-who-is-actually-buying-records

https://trackrecord.net/vinyl-sales-hit-a-record-high-in-2017-is-the-trend-hel-1821769488

https://www.crimsonhexagon.com/blog/social-listening-music-trend-return-of-vinyl/

https://gizmodo.com/why-vinyl-is-the-only-worthwhile-way-to-own-music-1527750499 這篇說為何大家還在買黑膠?

https://www.reddit.com/r/LetsTalkMusic/comments/7t0lyq/why_do_you_buy_vinyl/

[黑膠介紹] 任天堂名作 「薩爾達傳說 - 時之笛」管弦樂團版黑膠/彩膠

薩爾達傳說 曾經是多少小朋友的童年回憶。圖為第五集「時之笛」的3DS 版。圖片來源:任天堂
遊戲畫面與技術也許舊了,但是那些回憶都還在,那些學來的旋律,只要音樂一想起,一切回憶都會被喚醒。

「時之笛」出管弦樂團改編版了
曾經玩過這一款遊戲的,都對其中的音樂與遊戲的完美結合讚嘆不已。就算是拿後來音樂旋律優美的「風之旅人」來比較,後者的優美音樂仍然僅是配樂和增加入戲的功能,但「時之笛」裡的音樂是解謎的關鍵,是要去學習著演奏的。所以據說那時日本還興起了一陣陶笛學習風。時之笛的音樂部份是老任的大將近藤浩治(Koji Kondo) 擔綱;「瑪利歐」系列的配樂也是他的作品。不若現在高檔的遊戲機的處理能力,他當年能用舊機體的限制,合成器的midi 音樂創造出如此夢幻的幾十段音樂,真的不愧是配樂的大師。在遊戲出版之後的數年不斷的有改編版或甚至是現場音樂會的演出。這這是最近由iam8bit 製造的精裝彩色黑膠版,正是由64件真實樂器的斯洛伐克管弦樂團所表演的管弦樂團版的「時之笛」配樂。跳脫了midi 音樂的限制加上優秀的錄音,眼睛閉上,好像整個海拉魯平原都加深、加大了。

2016/17年iam8bit 最新發行,標題為"Hero of Time" 的時之笛管弦樂團版配樂。圖片來源: iam8bit

膠體與包裝設計保留了卡通化但不失典雅的氣質
iam8bit 這次請到藝術家Ryan Brinkerhoff 為包裝和膠面設計。封面黑底配典雅的金框,中間鏤空的一個ocarina 的形狀,代表了這部遊戲的最重要的信物。唱片拉出有兩張,分別裝在兩個彩色的唱片套裡。一邊是光明的,一邊是晦暗的海拉魯城。而唱片一張是半透明綠配白色放射點,一張是粉紅底配白色奶精旋渦。整體看來仍然是典雅的,有限度的冒險的童話風,完全依循了任天堂遊戲的最高指導原則:老少咸宜,雅俗風賞。 另外就算是黑膠唱片也有小解謎遊戲,請問你怎麼分辨這是ABCD 那一面?


帶有童趣畫風美麗內頁、唱片套,與膠體顏色。圖片來源: Turntable Lab


光是完美的視覺感受就很滿足,更何況家裡有系統的話,還可以有聽覺的享受。這套黑膠/彩膠是玩家收藏的首選,甚至也是送禮的好物。


以上為youtube 開箱文。

文字版權:雪莉的音樂與生活


點這裡可以買到現貨

2018年3月22日 星期四

[黑膠介紹] Naughty Dog 名作「秘境探險」前三集配樂彩色黑膠 Nathan Drake Collection

秘境探險是極為成功的電玩軟體系列,也是目前電影化呼聲最高的。圖為第三集Drake's Deception 官方封面。圖片來源:Naughty Dog
只要伴隨著雄偉的銅管重奏,演奏出富有英雄氣質的Nathan Drake 的主題,玩家馬上就連想到了,與Chloe, Elena 和老搭檔Sully 一同和主角尋找黃金城,在西藏追火車找香巴拉,在沙漠裡掛在飛機上尋找神秘力量的千柱之城。這套新問世的黑膠滿足了玩家的神遊的需求。

最超值又美麗的製作
iam8bit 去年接下了秘境探險的原聲帶黑膠製作。他們推出了這套名為Nathan Drake Collection 的黑膠及第四集「盜賊末路」的黑膠。一至三集是由Greg Edmonson 所操刀配樂的原聲帶,而第四集則是由Henry Jackman 製作 ,所以分成兩個不同的唱片發行也是合理的。
Nathan Drake Collection 收錄第一至三集的遊戲原聲帶。圖片來源: iam8bit.


本套黑膠/彩膠一套三張,有一硬紙盒,採外抽設計。三張黑膠的唱片套都有特殊的圖樣,對應每一集裡的信物及不同的彩膠顏色。






玩家應該很清楚這些信物的意義吧!不過相比於第四集,這一套的彩膠的用色還有點保守呢!

配樂家 Greg Edmonson 的角色居功厥偉

自從ps3 強大的遊戲處理器能力問世之後,遊戲不但能呈現精美的畫面,同時又能錄製播放高傳真的管弦樂團等級的配樂,而這時就更讓遊戲進入到了如電影般的入戲效果。Greg Edmonson 2007 年製作第一集配樂時已是好萊塢活躍的電影與電影配樂家。他創造了Nathan Drake 著名的音樂主題,也許將來也會用在電影版上。他替Among Thieves 配樂時,精準的掌握了遊戲的氣氛,還有巧妙的運用二胡、琵琶、中國與西藏的打擊樂器,讓玩家完全沉浸在遊戲中的東方神秘風情中,更因此獲得了2010 年 BAFTA 的最佳遊戲配樂獎,第三集的配樂也獲得了BAFTA 最佳遊戲配樂的提名。身為愛好音樂的玩家的我來說,他的配樂是壽司醋飯上的芥末,是紅油炒手的紅油,沒有這些提味,遊戲和這些美食都是失敗的。

是熱血玩家的,應該要買一套來收藏,晚上獨自一人不想開電視玩時,聽一下這些配樂,看一下封面的信物,一同去神遊去!~

以上為youtube 找得到的開箱影片供參考。


文字版權:雪莉的音樂與生活

按這裡可以買到現貨

2018年3月21日 星期三

[黑膠介紹] 頑皮狗扛鼎之作「秘境探險」第四集 彩色黑膠原聲帶 Uncharted 4 soundtrack vinyl release

奈森德雷克 (Nathan Drake) 是多少愛冒險遊戲的玩家夢想中的人生呀!



還在醉心於 Nathan Drake 與 Elena Fisher  的冒險愛情嗎?內心還在馳騁於大航海時代的海盜大王亨利艾佛利 Henry Avery 的自由城/利伯塔利亞 (Libertalia) ?現在你可以透過精美的黑膠原聲帶好好的神遊一番了。

這個系列終於要出黑膠了
獨家與Sony合作的美國遊戲大廠頑皮狗(Naughty Dog) 最為人所熟知的兩個遊戲,一個是出了四集的秘境探險 Uncharted,另一個就是「最後生還者/生存者」 (Last of Us)。我最喜歡的就是他們的說故事的能力,再以電影拍攝的手法,讓玩家可以幾乎不停頓的一直連玩三四個小時不停。而且還會不停的回來重玩重新破關。在最新一集(也可能是最後一集) 的秘境探險裡,他們也採用了「最後生還者」的說故事的方法。也就是進入一個所有的事件都已經發生了的場景裡,玩家要透過各種破關,撿各種的寶物、紙條、信件,來拼湊出故事的內容。而扣人心弦,時而溫柔時而緊張的配樂則更是好遊戲中不可少的。而今這個系列終於2017 年由美國原聲帶黑膠公司iam8bit 推出了黑膠版本,而且是一二三集出一套,第四集再出一套的方法先呈獻給玩家。就音樂來講,第一至三集是由Greg Edmonson,第四集換為Henry Jackman。把他們分開來發行也是合理也尊重的。我先來講第四集的。
iam8bit 最新發行的Uncharted 4 原聲帶彩色LPs 圖片來源: iam8bit
此次雙LP 發行個版本。右邊兩張的發行是艾佛利船長的硬幣圖樣。左邊兩張的發行是仿硬幣泡水之後的鏽蝕效果,而船長的硬幣圖則是縮小到中間的唱片標籤上,不論選材和顏色上都非常貼近故事情節。圖片來源: Piratespress



非音樂的其他部份都展現了電玩黑膠原聲帶的大格局
為何強調「非音樂」的部份呢?那是因為我覺得這張唱片的價值主要還是在這個硬體本身,而不是他裡面記錄的音軌。我認為現代黑膠發行要重視的正是非音軌的部份,因為聲音本身、音樂本身,黑膠的優勢不見得能輕易的在用家的系統上展現出來。而最容易讓所有買家滿意的正是這些非音樂的部份,包括視覺的,觸覺的。看看iam8bit 發行的正式封面,是由當家的藝術家Ashley Wood 針對遊戲內容做的全新油布畫風的封面,不是直接採用公版遊戲發行的封面,就知道他們決意要重新定義原聲帶出版品的用心。看附圖的唱片膠的顏色則是更為驚人,尤其是那個仿硬幣鏽蝕的顏色的版本,依照製作黑膠唱片的壓片方法來看,我相信他們發行的每一張這個鏽蝕版的黑膠的鏽蝕模樣應該都是不同的。
內頁打開的橫幅海報,玩家都心知肚明的了!


封套打開,自然也是時下流行的gate-fold 設計,內頁就是30x60 的大尺寸橫幅海報展示,這次展示的是Libetalia 城內的寶庫天花板上的水彩畫。大家有玩過就知道這一段發生什麼事了~~~~~ (THIEF~~~~~~!)

封底附了一張用真的膠帶黏上去的紙條


至於兩張唱片的唱片量,一張是列了曲目與工作人員,另一張是寫了作曲家Henry Jackman,與導演製作Druckman  的感謝文。唱片的封底,模仿了Nathan Drake 撿到舊紙條貼到記事本上去的手法,實際在背面用膠帶黏了一張紙條上去。紙條上寫什麼,各位買回去就知道了。

優秀的錄音
純管弦樂團,加上特殊打擊樂增加戰鬥效果,是現代遊戲主機做到聽覺華麗享受的關鍵。而這次Hendry Jackman 巧妙的將Nathan Drake 的主題做了變形轉換,配上有節奏律動感與緊張感的的弦樂模型當襯底,烘托出了遊戲主畫面的感受。演奏優秀,錄音更是上乘,放到大形15吋喇叭的黑膠系統上聽震撼力十足。而回到了代表Elena 愛情的片段,吉他、鋼琴的慢板又是這麼的溫柔又富有智慧不落俗套,這段我想像玩家一定有印象,那就是兩人開著吉普車往「新德文」的路上,路上沒有對話,槍聲沒有作戰,一切盡在不言中,只有傾心聆聽,還有大自然………以及Henry Jackman 的配樂。



你當然記得這一段,你想必也是為了這一段柔美的配樂而來找這張黑膠收藏的吧?讓配樂帶我們回到那個冒險的世界裡,這次嘗試不會讓各位失望的。

文字版權:雪莉的音樂生活。




點這裡可以買到這張黑膠



2018年3月20日 星期二

[黑膠介紹] 惡靈古堡 - 血仇 電影原聲帶 Resident Evil - Vendetta Vinyl soundtrack


Spacelab 9 出品的惡靈古堡 - 血仇 之黑膠版電影原聲帶。圖片來源:Spacelab 9. 
哇!這大概是我覺得看原聲帶內頁比看電影本身還要恐怖的一個製作了。Bravo~~ 我以為我看的怪怪黑膠設計也算不少了,沒想到現在的震憾才開始。最近幾年敗黑膠復興之賜,開始有越來越多的資源投入到黑膠唱片產業裡,而我覺得最讓我感到高興的,倒不是在黑膠播放上有什麼長足的提升,反而是整個黑膠的整體製作上,這包念了黑膠封面設計,整體感,膠面製作等,達到了過往三四十年未層達到的高度。

惡靈古堡 - 血仇的介紹與觀後感 (中文)(有雷慎入)

黑膠膠體顏色有A-virus 與G-virus 兩個版本發行。
劇情的部份我就不再多提了,但是光看一些網路的部落客貼一劇照,其實都沒有看黑膠內頁的30x60cm 的gate-fold 海報來的恐怖。這次是有Spacelab 9 負責設計,封面和封底是粉絲熟悉的電影封面。但是黑膠的顏色則有A-virus 和G-virus 的分別。A-viru的黑膠是橘黃底配紅色噴點,而G-virus 則是淡藍色膠底配紫紅色噴點。配色都非常的詭異、異質、大膽,尤其是G-virus 的版本。

A-virus variation 是橘色底配紅色噴點 圖片來源: Spacelab 9

這是G-virus variation 是淺藍底配紅色噴點 圖片來源: Thinkgeek.


2019 年再推出的Mutant Variant 版 圖片來源:Spacelab9


漫畫風格編排的gate-fold 超噴血的海報風格

在黑膠世界裡擺一個這樣的gate-fold 海報好嗎?有夠恐怖的。一邊聽黑膠,一邊把這個橫幅的海報放在展示架上,這麼噴血的畫面只有惡靈粉可以體會吧?
仔細分析一下,那裡恐怖呢?雖然都是電影畫面的截圖,但是在被圍在眾小圖中間的是一個超恐怖的大型的infected zombie。所有視覺的中心就在這個下巴掉下來的沒眼睛的僵屍上,怎麼會不恐怖!這就是設計藝術!這才是黑膠唱片要推廣該要注重的地方呀!
噢~~ 看到這種內頁設計,我的胃都在翻騰了!  圖片來源: Thinkgeek

本片的配樂是日本動畫配樂大師川井憲次 (Kenji Kawai) 的作品。如果您不太熟這個名字的話,我提一下他也是九零年動畫「攻殼機動隊」第一第二集的配樂家,還記得裡面著名的「傀儡謠」吧?那正是他的風格,擅長用日本民俗樂器的特色加入到他的配樂中,在這次的「惡靈古堡 - 血仇」中,雖然動作的成份與熱血的成份高了,但是民俗風與樂器仍然隨處可見。

以上為youtube 的片段試聽。我實在覺得,這片值得收藏,一來是因為他是川井憲次的音樂,二來當然是因為那個膠面和噴血的封面與內裡設計啦!如果你是惡靈粉的話更不能錯過。

按這裡可以買到惡靈古堡 血仇 的黑膠原聲帶


文字版權:雪莉的音樂生活。

[趨勢評論] 2017 年全美最暢銷十張黑膠唱片點評 兼談未來黑膠唱片之未來趨勢發展

黑膠市場的勃興與中年以上的客層回流增加大有關係

黑膠唱片的復興是最近樂界常提到的現象,但是大家似乎還摸不著頭緒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這個老古董怎麼又回來了?事實上看一下2017 年美國最暢銷的十大黑膠唱片,大概可以抓到一些脈絡。


慢慢的,黑膠唱片也開始攻佔唱片行的一個角落。圖為台北佳佳唱片行。


  1.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 The Beatles
  2. “Abbey Road” — The Beatles
  3. “Guardians of the Galaxy: Awesome Mix Vol. 1” — Various Artists
  4. “÷” — Ed Sheeran
  5. “Back to Black” — Amy Winehouse
  6. “Purple Rain” — Prince and the Revolution
  7. “Legend” — Bob Marley and The Wailers”
  8.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 Pink Floyd
  9. “La La Land” soundtrack — Various Artists
  10. “Thriller” — Michael Jackson
Ed Sheeran 的新黑膠專輯的設計感就很強,光眼睛看和把玩觸摸就很有感覺,那張唱片能不能播放也不是重點了。



這是Nielson 市調針對2017 年美國最暢銷十張黑膠專輯的調查

您會發現,十張唱片裡,批頭四就是第一、二名,而第八名是平克佛洛依德,第十名是Michael Jackson。顯示這個復興回來的黑膠市場裡,主流還是聽這些音樂的年齡層為主,也就是現年四十歲以上的人。事實上這也沒有很意外,這些人才是真正不需要再教育就會操作黑膠唱片的人。而四十歲以下的,很遺憾,有一半的人可能連 CD 都沒用過。

不過我也注意到了這十張最暢銷黑膠唱片中,有三張是「原聲帶」。包托了去年最紅的音樂劇電影「樂來樂愛你」(La La Land),  漫威的爽片「星際異攻隊」(Guardian of Galaxy );還有配樂與電影齊名的「紫雨」(Purple Rain). 仔細看,後面兩個出版回仍然不脫懷舊的氣息,「星際異攻隊」這張黑膠收錄的是電影裡面出現過的上個世紀的流行金曲大合集;而Purple Rain 是1984 年發行的電影原聲帶,那時候有在聽的,現在已經五十多歲了。

因此雖然原聲帶佔了暢銷十張裡的三張,但是仔細看來,似乎只有La La Land 是全新世代的錄音,與其他兩張相比之,最有可能是年輕世代也會購買的唱片。

Amy Windhouse "Back to black" 是2006 年發行的專輯,現在再以黑膠問市,所以這張唱片和Ed Sheeran 也是跨越年齡層往年輕世代延伸的唱片。

因此,回到一開始的主題,現在到底是誰在買黑膠唱片?

往前看,我們來來看看2012 年的最暢銷十張唱片。

2012 Top 10 Vinyl Albums in the U.S.
  1. Blunderbuss - Jack White
  2. Abbey Road - Beatles
  3. Babel - Mumford & Sons
  4. El Camino - Black Keys
  5. Sigh No More - Mumford & Sons
  6. Bloom - Beach House
  7. For Emma Forever Ago - Bon Iver
  8. Boys & Girls - Alabama Shakes
  9. 21 - Adele
  10. Bon Iver - Bon Iver

十張裡面除了第二張又是批頭四的老錄音之外,其他都是2012 年往前推八年之內的專輯,全部是新世紀的新錄音,而想得知客群該也是二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2012 年全美黑膠銷售460萬張,到了2017 年達到了1432萬張,五年之內翻了三倍。三十左右的買家仍然不減,但是這五年來多出來的客群主要還是以懷舊為主的,四十歲以上,五十歲以上的買家。

台灣呢?目前並沒有相關的銷售統計資料公布出來,但是回顧一下去年發行的華語黑膠,像是五月天、張惠妹的復刻黑膠,甚至再講久一點的鄧麗君複刻,也一樣是濃濃的古味,幾乎看不到一個新生的氣息,很顯然的,主要的客群與消費群一樣是四十歲及以上的族群。年輕族群仍然是一大塊待開發的對象。


包裝與設計將主導未來黑膠市場

黑膠唱片的行銷相比於CD, 數位下載/數位流的行銷,有諸多的優勢。且不說他對某些人來講有著高檔的播放音質 (當然對播放器材也比較要求),有利於發行公司操作售價,她還有30x30公分的封面,封底,黑膠唱片套,或是唱片可以設計成30x60 公分的gate-fold 形式,這些都是創意設計的超級畫布。而唱片膠體的顏色又是一個創意的舞台,早就不限於黑色。甚至去年發行的星際大戰還利用了黑膠播放轉動的特性,將Tie-fighter 的全像投影做到黑膠上,真是賞心悅目。如此精美的包裝,有創意的黑膠封套設計與唱片上面的顏色創意,早就已經超越了上個世紀對於黑膠唱片的想像,她不再只是黑黑一塊的圓盤,用紙板包一下,然後只拿來聽音樂的媒介,她已經提升到了一個聽音樂/欣賞作品/音樂與劇情連想 等等多重的娛樂體驗。也難怪根據2016年的英國調查,有高達48% 的人表示買黑膠回去的一個月之內沒開來聽過,有7% 的人家裡跟本沒唱機。顯見這些包裝設計的價值已經超越了黑膠音樂本身了。

調查來源


圖為Invada 發行之2016 年美國電視劇 「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 的原聲帶黑膠,看那個雙開封套和彩色膠面真是華麗之至。

上圖為Star wars 發行的黑膠專輯上刻有Tie-fighter 及千年鷹號的全像投影。不過這時候家裡一定要有黑膠唱盤才能轉來看了。


當四十歲以上的人還不太會操作spotify, kkbox, youtube 來聽音樂,而還在習慣於CD player 的時候,新世代的年輕人不再覺得聽音樂是「需要花錢」「需要器材」的事情。如何讓黑膠唱片這種「又要器材,又要花錢」的消費行引介給新世代的年輕族群,才是一個能讓這個復興的產業長長久久的課題。而我覺得,除了音樂本身要好,粉絲很喜歡,很有花錢支持的需求外,重點應該還是在上面我提的那些重度設計感的黑膠唱片上面。

作者:雪莉
20180320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