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唱片的復興是最近樂界常提到的現象,但是大家似乎還摸不著頭緒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這個老古董怎麼又回來了?事實上看一下2017 年美國最暢銷的十大黑膠唱片,大概可以抓到一些脈絡。
![]() |
慢慢的,黑膠唱片也開始攻佔唱片行的一個角落。圖為台北佳佳唱片行。 |
-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 The Beatles
- “Abbey Road” — The Beatles
- “Guardians of the Galaxy: Awesome Mix Vol. 1” — Various Artists
- “÷” — Ed Sheeran
- “Back to Black” — Amy Winehouse
- “Purple Rain” — Prince and the Revolution
- “Legend” — Bob Marley and The Wailers”
-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 Pink Floyd
- “La La Land” soundtrack — Various Artists
- “Thriller” — Michael Jackson
![]() |
Ed Sheeran 的新黑膠專輯的設計感就很強,光眼睛看和把玩觸摸就很有感覺,那張唱片能不能播放也不是重點了。 |
這是Nielson 市調針對2017 年美國最暢銷十張黑膠專輯的調查
您會發現,十張唱片裡,批頭四就是第一、二名,而第八名是平克佛洛依德,第十名是Michael Jackson。顯示這個復興回來的黑膠市場裡,主流還是聽這些音樂的年齡層為主,也就是現年四十歲以上的人。事實上這也沒有很意外,這些人才是真正不需要再教育就會操作黑膠唱片的人。而四十歲以下的,很遺憾,有一半的人可能連 CD 都沒用過。
不過我也注意到了這十張最暢銷黑膠唱片中,有三張是「原聲帶」。包托了去年最紅的音樂劇電影「樂來樂愛你」(La La Land), 漫威的爽片「星際異攻隊」(Guardian of Galaxy );還有配樂與電影齊名的「紫雨」(Purple Rain). 仔細看,後面兩個出版回仍然不脫懷舊的氣息,「星際異攻隊」這張黑膠收錄的是電影裡面出現過的上個世紀的流行金曲大合集;而Purple Rain 是1984 年發行的電影原聲帶,那時候有在聽的,現在已經五十多歲了。
因此雖然原聲帶佔了暢銷十張裡的三張,但是仔細看來,似乎只有La La Land 是全新世代的錄音,與其他兩張相比之,最有可能是年輕世代也會購買的唱片。
Amy Windhouse "Back to black" 是2006 年發行的專輯,現在再以黑膠問市,所以這張唱片和Ed Sheeran 也是跨越年齡層往年輕世代延伸的唱片。
因此,回到一開始的主題,現在到底是誰在買黑膠唱片?
往前看,我們來來看看2012 年的最暢銷十張唱片。
2012 Top 10 Vinyl Albums in the U.S.
- Blunderbuss - Jack White
- Abbey Road - Beatles
- Babel - Mumford & Sons
- El Camino - Black Keys
- Sigh No More - Mumford & Sons
- Bloom - Beach House
- For Emma Forever Ago - Bon Iver
- Boys & Girls - Alabama Shakes
- 21 - Adele
- Bon Iver - Bon Iver
十張裡面除了第二張又是批頭四的老錄音之外,其他都是2012 年往前推八年之內的專輯,全部是新世紀的新錄音,而想得知客群該也是二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2012 年全美黑膠銷售460萬張,到了2017 年達到了1432萬張,五年之內翻了三倍。三十左右的買家仍然不減,但是這五年來多出來的客群主要還是以懷舊為主的,四十歲以上,五十歲以上的買家。
台灣呢?目前並沒有相關的銷售統計資料公布出來,但是回顧一下去年發行的華語黑膠,像是五月天、張惠妹的復刻黑膠,甚至再講久一點的鄧麗君複刻,也一樣是濃濃的古味,幾乎看不到一個新生的氣息,很顯然的,主要的客群與消費群一樣是四十歲及以上的族群。年輕族群仍然是一大塊待開發的對象。
包裝與設計將主導未來黑膠市場
黑膠唱片的行銷相比於CD, 數位下載/數位流的行銷,有諸多的優勢。且不說他對某些人來講有著高檔的播放音質 (當然對播放器材也比較要求),有利於發行公司操作售價,她還有30x30公分的封面,封底,黑膠唱片套,或是唱片可以設計成30x60 公分的gate-fold 形式,這些都是創意設計的超級畫布。而唱片膠體的顏色又是一個創意的舞台,早就不限於黑色。甚至去年發行的星際大戰還利用了黑膠播放轉動的特性,將Tie-fighter 的全像投影做到黑膠上,真是賞心悅目。如此精美的包裝,有創意的黑膠封套設計與唱片上面的顏色創意,早就已經超越了上個世紀對於黑膠唱片的想像,她不再只是黑黑一塊的圓盤,用紙板包一下,然後只拿來聽音樂的媒介,她已經提升到了一個聽音樂/欣賞作品/音樂與劇情連想 等等多重的娛樂體驗。也難怪根據2016年的英國調查,有高達48% 的人表示買黑膠回去的一個月之內沒開來聽過,有7% 的人家裡跟本沒唱機。顯見這些包裝設計的價值已經超越了黑膠音樂本身了。
調查來源
![]() |
圖為Invada 發行之2016 年美國電視劇 「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 的原聲帶黑膠,看那個雙開封套和彩色膠面真是華麗之至。 |
當四十歲以上的人還不太會操作spotify, kkbox, youtube 來聽音樂,而還在習慣於CD player 的時候,新世代的年輕人不再覺得聽音樂是「需要花錢」「需要器材」的事情。如何讓黑膠唱片這種「又要器材,又要花錢」的消費行引介給新世代的年輕族群,才是一個能讓這個復興的產業長長久久的課題。而我覺得,除了音樂本身要好,粉絲很喜歡,很有花錢支持的需求外,重點應該還是在上面我提的那些重度設計感的黑膠唱片上面。
作者:雪莉
20180320 版權所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